“微信还是支付宝?”
“你扫我还是我扫你?”
在国内,大到购买家电,小到路边撸串儿,上面两句话基本都能解决问题。出门不带钱不要紧,但手机一定不能落!(*•̀ᴗ•́*)و ̑̑
目前国内移动支付已经相当流行,而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在无现金化程度上却远远落后于中国和韩国。
早在2018年4月,为在全国推行无现金化,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cashless vision」报告,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无现金支付普及率的措施,希望日本将来的无现金支付比例能提高至80%。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很骨感,去年最新的调查显示,目前日本无现金支付比例只有不到20%,纸币和硬币似乎已经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
为啥日本人无法从现金主义中脱离呢?(๑°⌓°๑)
日本人对现金的信赖度高
要问哪个国家的货币是世界上最干净的,估计大部分人都会投日本一票。这是因为日本纸币中的磁石粉末含量较高,纸币不容易被弄脏,加上日本人相信如果将纸币整齐地放入钱包之中会带来财运,所以日本纸币很少被人标记或涂鸦。
由于日本纸币的制造材料特殊,成本很高,所以假钞的比例也非常非常低,据说每300万张纸钞中只能发现一张。另外日元的回收率很高,流通几年就会被回收。
干净的纸币和极低的假钞流通率使日本人对现金的信任和依赖度超高,同样也成为了日本普及无现金支付道路上的阻碍。
电子货币种类过多
日本「電子マネー(电子货币)」货币的种类非常多,看似方便,实际使用时会遇到的问题却不少。
比如711只能用「WAON」,某超市只能用「nanaco」,坐JR公司的电车时这两种都不能用,想想我们身上得揣多少张卡才能解决问题鸭~
电子货币林立也加剧了同行公司之间的竞争,每个店铺选择合作的结算系统都不同,反而提升了使用现金的便利程度。
商家手续费过高
在日本使用移动支付时,消费者不用付额外的手续费,但是这笔费用需要商家来承担。对于大企业或连锁商店来说这点小钱不算什么,营业额和利润率都不高的小店却不一定能够负担。
虽然去年日本经济产业省也推行了返还积分制度,要求结算企业将手续费控制在3.25%以下,并额外补贴1/3的费用,但政策期间结束后手续费就被调回,无力承担的企业主们只能选择关闭移动支付通道。
此外一些人出于安全和隐私保护等角度,也会坚持使用现金。
目前日本每年需花费约9兆円(合人民币5634亿元)来维持现金社会。
在出生率下降,持续向高龄化迈进的日本社会,减少不必要开支、普及移动支付已经是必然趋势,日本人还能将现金主义坚持到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