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经济学考学系列——早稻田大学

日本留学:经济学考学系列——早稻田大学



早稻田大学本身其实不必过多介绍,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一下早大经济学研究科在2月24日公布的2020年4月入学募集要项中的一些变更,变更点之多,甚至可以称为一次改革。

去年夏天,早大经济第一次募集合格46人,属情理之中。但是随着小西教授成为新一任研究科长,冬天的第二次募集出乎意料的只合格了19人(以往都是40人左右),直接掉入冰点。当时就意识到,早大经济学研究科将会有新动作。

早大的入试要求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动?会对应考同学产生什么影响?我们由浅及深,一一来分析一下。

主要变动内容:

1. 新增出愿材料「学信网学历认证」

2. 废除「ERE成绩免除笔试」政策

3. 取消「研究计划书」,改为提交「志望理由书」

一. 新增出愿材料「学信网学历认证」

这个材料是本次新增的,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学信网官方发行英文版直接电子邮件发送到早大。对于我们正常本科毕业的学生而言,这只是多一个手续,问题不大。

二. 废除「ERE成绩免除笔试」政策

摘自2020年入学新募集要项

摘自2019年入学旧募集要项

以往早大可以用ERE(经济学检定试验)代替笔试的经济学部分。但是2020年入学的新募集要项里,已经没有ERE的字眼了,所以早大完全取消了ERE免笔试的政策。这对部分全力备考ERE,准备用ERE出愿代替笔试的考生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影响了整个学习计划。

其实我一般也不建议应考生花精力备考ERE,上位校认可ERE的几乎没有,早大这不也取消了。之前横国也讲ERE免除笔试改为减少答题数量。所以ERE的题可以用来练习,但考,真的没有太大必要。

三.【重点】 取消「研究计划书」,改为提交「志望理由书」

摘自2020年入学新募集要项

摘自2019年入学旧募集要项

截止到去年,早大一直和传统的日本考研需求一样,提交2000~3000字的「研究计划书」。但是今年起,改为了1000字以内的志望理由书。这可以说是这次早大改革最大的地方,甚至会影响到笔试出题方针。

那到底会产生怎么样的连锁反应?

影响1.对考生提出更高的经济学素养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志望理由书,1000字的以内,阐述「修士期间想研究的课题和研究内容」,「想研究的课题和内容是基于何种个人或社会背景,问题意识和研究的社会意义」,不需要写「具体的方法,也就是数据收集,实证研究手法或者理论模型」。

比起「研究计划书」,字数减少了,内容减少了,看似是放低了要求,实则不然。1000字以内要阐述好研究课题和研究意义,对没有经济学素养的同学而言,是有难度的,而且必须一针见血地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质量要求远大于研究计划书。

我个人揣测,研究计划书,重点是在先行文献的总结,考察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但是很多同学的研究计划只是东拼西凑,硬套,不管理解不理解,凑出那2000~3000字。说直白点,流于形式,可能小西教授不想再利用这样过于形式的研究计划,改为志望理由,以研究课题的价值和意义为考察点,实际考察学生的经济学素养或者说经济学センス。

这样的话,或许私塾的学生比起自己备考的学生就更有利了。对经济学素养薄弱的同学而言,自己要把握好研究课题的价值和意义,写好这篇志望理由,有一定难度。私塾的学生至少有专业的老师给予一定的意见,来把控方向。(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私塾,很多私塾也只是在读的修士,辅导一下笔试而已)。

影响2.报考人数必然增加,竞争激化

不考虑内容质量的问题,「志望理由书」表面上看,会比「研究计划书」更容易完成,所以势必造成报考人数的增多。当然也不排除像早大商学研究科那样,大批能力完全不够的考生拉低整体合格率的情况发生。还是那句老生常谈,能力够,合格率就是100%,能力不够,合格率就是0。

影响3.笔试大概率出计量经济学大题

早大近年计量出题频率上升,并且「志望理由书」无需阐述研究手法,计量的掌握程度无法从「志望理由书」中体现,所以计量经济学大概率会出大题。备考范围必须加大。另外,计量经济学难度颇深,对备考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最后说几个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大家也要注意的点

1.招生人数

虽然去年冬天合格率大跳水,导致去年整体合格人数不到只有65人。但是早大这次的募集要项中显示,经济学コース仍然维持90人。明面上没有缩招。但是根据早大这一系列变更和去年预计90人,结果只招65人的结果来看,小西教授的意思也很明确「不缩招,但是宁缺毋滥」

2.关于语言成绩

和以往保持一致

日语:N1 or EJU日语260以上

英语:TOEFL iBT/TOEIC/IELTS/GMAT/GRE(其中之一)

(幸好没取消托业。。。)


微信:

dongjingxueshu2